中国陶瓷艺术之美体现在哪?

发布日期:

         我国瓷器的创制与使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对于瓷器的来源和制作的问题,有些研究者认为始于东汉和魏晋。解放后,随着新中国的考古事业蓬勃发展,在田野里考古发掘出许多瓷器,这些新获得的瓷器标本,把我国瓷器的创制历史上溯到商代前期。商代瓷器的发现,为探讨我国瓷器起源制作问题上,提供了重要线索。

         王锡良说:我只是一个手艺人

爱特猫陶瓷艺术品

        制作瓷器的完整流程,一般要经过如下几道工序。

        练泥:将瓷胎的原料——高岭土、瓷石经过磨洗、除杂揉匀后调和成为用于制作瓷器的瓷泥。

爱特猫陶瓷艺术品

        制坯:将调质的瓷泥经过模具等制成所须要的瓷器的外形,将坯胎凉至半干后至于车盘,用刀旋削表面,保证瓷器外表的光洁。最后在依照需要使用材质不同(铁、骨、木等材料)的雕花刀在外表刻出花纹。制作瓷器需要七十二道工序。拉坯只是制作陶瓷的七十二道工序之一,也叫做坯,是成型的最初阶段,也是器物的雏形制作。它是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坯车上,用轮制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拉坯是我国陶瓷器生产的传统方法,凡圆器琢器俱用拉坯方法成型。

爱特猫陶瓷艺术品

      “拉坯” 又称“走泥”。“走泥”最初被中国古人指称陶瓷钧窑的釉纹,有"蚯蚓走泥纹"之称。后被用为日本现代陶艺流派"走泥社"的称谓。2013年,中国肇庆以陶轮拉坯为中心工作的新“走泥社”成立。发起人为陶艺家徐洪波先生。中国陶轮“走泥社”的成立来自徐先生的一个梦想:总有一天中国家庭想拥有一台陶轮就像想拥有一台钢琴,并且更多人可实现,更多人家不是摆设。到那时“走泥”(他们首次称拉坯为“走泥”)就像拉小提琴、弹古琴。“走泥”和烧窑的关系就似弹琴唱歌和录音灌碟的关系,两者是单向可分的,前者是可独立存在的。拉坯作为独立艺术形式又称走泥艺术。“走泥”作为拉坯的艺术专业术语和雅称将使走泥艺术走向如拉小提琴弹古琴钢琴的独立艺术表现形式。

        上釉:依照瓷器的几何外形有不同的上釉方式。圆口瓷器(指通过拉坯方法成型的口径较圆的器皿种类)将瓷胎浸泡在釉浆中。大一些的瓷器或者形状不规则的瓷器,采用吹釉的方式上釉。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保证釉浆的均匀分散是重要的一点。

        釉下彩:一般家用瓷器和中国元代青花瓷器均属此类:

        将颜料直接涂在未上釉的瓷胎上,再进行上釉。由于颜料被包裹在釉之下,使得色彩能够长期保存,并不易被磨损。但由于施加釉下彩将使颜料经过约1天的高温灼烧,会导致部分瓷器颜色变化,因而釉下彩的瓷器颜色变化较多。

        釉上彩:将未上色的瓷胎途釉后放入窑内烧结为素瓷,待冷却后再进行上色,并放入相对低温(约700℃—900℃)的窑炉中进行二次烧结。这样的做法能够保证釉彩的花纹和颜色丰富多彩,但长期暴晒或使用会导致表面磨损,导致颜色脱落。


        如果您想了解到更多的爱特猫陶瓷艺术品的相关知识可以前往爱特猫官网http://www.aitemao.com/tao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