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花--往昔路过老街惹了你~

发布日期:

         不知从何时起,骑着自行车载着豆花,草粿,穿街走巷这样古朴而真诚的叫卖方式渐渐稀少了,演变成了许多固定的小摊档;卖草粿的也不必然卖豆花了,因为它们的用料各不相同,本来就没有什么交集。我现在有时看见孤零零的草粿摊或豆花摊,心中总是有一种小小的遗憾,突然很渴望听见那清脆的叮叮当当声,很希望看到的仍是草粿和豆花一块儿售卖的景象,可这种美好的画面真的很少很少了,也许只能在记忆中需找了……

潮汕美食

         记得那时候,爸爸也喜欢吃豆腐花,每当周末或暑假,在家的时候,每当听到这熟悉的叫卖声,肚子总是莫名其妙就饿了,爸爸就给了我2块钱,去买两盒,(那时候一盒豆腐花也才1元),我一拿到钱,就欢乐的边跑出去边叫,“叔啊,叔啊,我爱买豆花”,还在远处的叔叔,就推着车向我走了过来,他打开盖子,那热乎乎的乳白的豆腐花完美的呈现在了眼前,只见他拿起一次性盒子,拿着铲豆腐花的工具,一片一片的切入碗里,边装进碗里的同时边撒上白糖,一种清爽消暑凉喉解渴的快乐油然而生。我拿回了家里,就和爸爸一起吃了起来,一勺子下去,那嫩嫩的豆腐花给人有种入口即融感觉,一口吃下去,软嫩滑爽,那黄豆的清甜,柔软的口感,细嚼之后,顿感清爽消暑,凉喉解渴,仿佛到了一片桃花源,那清凉安静的感觉,回味悠长啊。

          关于豆腐花的由来,却说纷纭,史据资料最早、最多的则是汉淮南王刘安一说。公元前一百六十年的中国汉朝,汉文帝在位时,淮南王刘安为了安慰年老卧病的母亲,将她最喜欢吃的黄豆磨成浆,待冷却凝固成柔软的软冻块状之后食用,后来更加上医生开立药方中的石膏,才成为今天世人所知的豆腐花。

而明代医学学家李时珍说:“豆腐之说,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苏东坡赞美“煮豆为乳脂为酥”。

          潮汕传统的豆腐花,以其加工制作精细、磨浆讲究、乳白细腻、润滑如脂、清香爽口,别具地方风味特色。加工豆腐花原料必应精选优质大豆,漂洗清净,用经雕琢制成的石磨,采用人力均衡推磨、下豆及加水配比合理,浆滴洁白,滤浆、煮浆过程考究,按豆浆量比例均匀加入石膏水后,加盖密封,静置5至10分钟,上面切成一小片一小片,边装进碗里边撒上白砂糖,拿起碗来便可啜饮,价钱便宜,食用方便,使人食后顿感清爽消暑,凉喉解渴,裨益健康。

          在潮汕民间还流行这么一首民谣,“夏日豆腐遍街头,串巷叫卖四方行,清口解渴适时令,呼卖声调如潮乐”,这首民谣形象地道出了潮汕夏日民俗风情的一景,在暑气逼人的盛夏,潮汕的大街小巷,叫卖豆腐花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