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纹是彩陶主要纹饰

发布日期:
        从吉祥艺术的角度讲,仰韶文化彩陶上的纹饰从写实演变成非写实的几何纹样,只是形式上产生了变化,其所蕴含的内容和含义是没有变的,虽然我们目前还不能对这些纹饰的吉祥含义给出“标准”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彩陶上的纹饰寄托了古代先民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由于延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仰韶文化可细分为北首岭、半坡、庙底沟等类型,彩陶上的纹饰最常见的是花卉图案、几何形图案以及动物图案,这些图案多装饰在细泥红陶钵、碗、盆和罐的口部、腹部。

 \

  花瓣纹是仰韶文化彩陶的主要纹饰,以黑色为主,兼用红色,形似绽开的花朵。花瓣纹有两类:一类是由彩绘实体纹组成,花瓣如半月形或橄榄形,由中心向周围展开;另一类是由多个弧边三角纹相接而成,空白处形成花瓣图案。这种图案不仅在远古文化中独一无二,还与华夏民族的称谓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的“华”字即“花”字,是由一朵盛开花朵的象形字演变而来。《说文解字》称:“开花,谓之华”,又说:“五色为之夏。”根据以上释义,可以将“华夏”解释成“五色的花朵”。“华”在古代是汉族的称谓,如《左传·襄公十四年》“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一句的“华”就指汉族。而“华夏”既指汉族,又是中原地区的代称,如《三国志·蜀志·关羽传》中的“羽威震华夏”就是说关羽威震中原。发展到后来,“华”和“华夏”不仅是汉族的称谓,还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称谓。

 \

  印刻在仰韶文化彩陶上的大量花瓣纹表明,色彩缤纷的花朵在古代先民心目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吉祥含义,它是民族生存繁衍的象征,陶器上的花瓣纹是中原地区民族的标志。只要看到绘有花瓣纹的彩陶,其他民族都知道它们出自哪里。我们可以大胆地猜测,早在夏商周以前就有其他民族称中原地区的民族为“花族”,随着文字的产生和演变,才变成后来的“华族”和“华夏民族”。 

\